2018-8-1 10:00| 发布者: 来去如风| 查看: 256| 评论: 0|原作者: DearAuto
对北海道最初的印象就是李克勤的那首《飞花》,我梦境中曾无数次遇到身穿白色婚纱的北海道,却没想到,我第一次见到的北海道,居然是穿着“吉利服”的她——美丽却又有点杀机!![]() 说她穿着“吉利服”,也并不完全子虚乌有!从机场到酒店的过把小时里,我看到的这个“鹿出没”的警示语不下十个,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的中国导游也跟我们说,在北海道开车是挺危险的,夏季要注意这些突如其来的动物,冬季要注意湿滑的路面,一年四季开车都要分外小心! ![]() 危险从不开玩笑!虽然北海道的人口只占日本总人口10%都不到,只有五六百万,但是它在平成29年,也就是2017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是148人,虽比东京的164人少,但平均到人口里面就是每10万人就有2.77人,比东京的1.20人翻了一倍还不止! 从另一个数据也能说明北海道这里暗藏杀机,去年的上半年,北海道的事故发生的件数是5182件,可是死亡人数却有58人,与此同时,东京的事故数量是15558件,死亡人数只有70人。
“也正因为人少,再加上北海道这里的大直道特别多,车辆的速度普遍都比较快,所以,要么就不出事,一旦出事了,极有可能就搭上性命了。”这里的导游告诉我。 而这里就是三菱汽车研发总部的所在地,这路况是三菱的工程师每天都需要面对的,在他们眼里,一台操稳了得的车比什么舒适的车都来得重要许多,而从这里出来的车,自然也就有着这里独特的基因。
而这也正正是我们这次来北海道试驾的奕歌的一个很重要的卖点——操控稳定性。当然,除了这个操稳外,它的外形和动力都是奕歌很大的亮点。接下来,我们会一个一个来看!
1奕歌是如何做到跑车级的操控的? 奕歌操稳之厉害,我不是来到日本试驾它的时候才发现的,早在一两个月前,我就在外媒的性能测试中见识过。那是km77.com的一次麋鹿测试,奕歌以80km/h的时速通过了那一次的测试! 这让我有点不敢相信!同样的测试,丰田C-HR的成绩是72km/h,而出了名低重心的斯巴鲁XV是73km/h,奕歌这成绩几乎达到了SUV里数一数二的高度了。且不论SUV这细分领域,即便算上跑车,8字开头的成绩在km77.com的测试中也是极少能看到的。 ![]() 闻名不如见面,在三菱十胜试验场的盘山公路上,三菱的英雄,多次拿到达喀尔拉力赛冠军的亚洲车王——増冈浩先生,带着我们去试探奕歌的极限。这一条山路虽比不上秋名山,但是连续的S弯,很短的掉头弯也都经常看得到的,难度也还是有一点的! 在这几分钟的路程里,奕歌速度码盘的指针从未掉过80km/h,最高的时速跑到了150km/h。很多时候,轮胎的尖叫声充满了山头,似乎轮胎的极限将至,但每一次车尾也只是略带点侧滑,车身的侧倾依旧不大。
更厉害的是,増冈浩极少因此而减速的,更多是持续加大油门,丝毫也不怕它会失控一样。在几个有点长的弯道中,他还调皮了一下,突然反打了一下方向盘,这本应挺危险的动作,但因为奕歌响应及时的车身动态,这些危险都只是在非常顺滑的跑线上多了些棱角而已。 “Very steady!”(非常平稳!)是増冈浩在车内提到最多的一个词! “Did you take part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vehicle?”(你参加了这台车的研发了吗?)试驾结束后,我立即问了他这个问题,他也毫不犹豫地回答了“YES!”这也许就是奕歌冠军基因之所在! ![]() 其实,奕歌的这些基因,你不难发现,最明显的就是它的S-AWC电子控制四驱,这个超级全轮驱动最早的雏形是搭载在1996年的三菱Lancer Evolution IV车型上的,也就是这一年开始,托米·马基宁驾驶着三菱EVO连续四年夺得世界拉力锦标赛的冠军。 整个S-AWC系统由AYC(主动偏航控制系统)、ACD(主动中央差速器)、ASC(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和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四个系统共同组成。后面几个系统可能在其它车型上都能看到,但是三菱结合了整个S-AWC系统进行了调校,也就有了别样的味道。 而这四个系统当中,AYC是整个S-AWC的核心,它可以根据车辆纵向和横向加速度、转向角度、油门和制动踏板开度等信号来控制左右前轮的输出扭矩,从而使车辆有更好的弯道性能。 而控制左右前轮扭矩输出的是一把前桥的差速锁,也就是说,S-AWC有两把差速锁——中央差速锁和前桥的差速锁,比一般的四驱系统还多了一把锁,这也导致了它的价值不菲,据说大概1万左右。 当然,奕歌有着如此灵敏的动态响应,单单靠这个四驱系统也是远远不够的,而我们也常说一切性能的母体是车身刚性,如果刚性不够,一切都是白搭了!所以,在提高车身刚性上,奕歌也是不遗余力的。 诸如种种的基因叠加在一起之后,奕歌麋鹿测试的成绩也就不出为奇了! 也许你会怀疑,你说了那么多操稳的东西,是不是奕歌在一些主动安全的配置不够,亦或是碰撞安全不行,你在为它洗白?完全不是!恰恰相反,奕歌在这两方面都相当出色! 例如主动安全配置上,前方防碰撞系统、自适应巡航、盲区警示、倒车侧后方盲区警示、前方障碍行车警示、主动稳定控制、坡道起步辅助……它都一应俱全了。而且在E-NCAP的碰撞测试中,它也拿到了五星的评价,可以说,奕歌在安全方面可谓是天生优秀的。 2百公里加速10秒多,为啥我会“路转粉”? 我也如很多消费者一样,看一台发动机首先就是看参数,老实说,这台4B40给我的惊喜并不大,最大功率120kW@5500rpm,最大扭矩250Nm@1800~4000 rpm,这参数好像和大众T-ROC的1.4T差不多,只是扭矩输出的平台要比大众的1.4T要宽广一些,爆发力能更持续些而已。 ![]() 带着这些“偏见”,我在十胜试验场的高速环路上尝试了奕歌从0~180km/h全速域的加速性能。结果如何?我可以先把结论摆在这:虽然奕歌不快,四驱版本的0~100km/h的加速时间需要11.4s,两驱的要10.3s,但是它就是有着强烈加速欲望的一台机器。 整个高速环路一共十公里,刚开始活动方还设定了一个120km/h的限速,可是很多媒体老师都不知不觉地把速度踩到了160km/h,我还稍微狠一些,踩到了表底——180km/h。可是奕歌依旧稳如泰山,没有丝毫发飘的感觉,这对于一台SUV来说,特别是像奕歌有着1685mm身高的车型来说,挺不容易的。 ![]() 除了稳以外,奕歌还有一个让你无法松开油门的理由,就是它即便已经踩到表底了,可依旧感觉到有推力在帮你加速,所以,你会很好奇这推力会在什么时候疲惫,但遗憾的是,就180km/h的表底而言,奕歌的动力可谓深不见底啊。 ![]() 当然,这还不是真正让我“路转粉”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奕歌的油门响应速度,这是我很看重的一点,如吴亦凡对待节拍问题上的态度一样,基本是零容忍的。 本以为搭载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和CVT无级变速箱,它的油门会有各种的延迟。可是,奕歌不管是起步那一下,还是中途加速的那一下油门响应,我觉得它已经做到了像马自达,本田的那种水平了,响应很快,基本能做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了! ![]() 为了这个油门响应,这台4B40发动机也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像缸盖集成一体式排气歧管、中空充纳排气门、MIVEC(三菱创新式气门正时电子控制系统)等帮助实现了反应高度灵敏的性能。 在4B40各种技术当中,要数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混合喷射技术,也就是多点电喷+缸内直喷,搭载这项技术的厂家并不多,国内比较常见的就是大众的第三代EA888和丰田TNGA架构下的2.0L和2.5L,还有就是汉兰达的8AR-FTS。 很多人都猜测奕歌是13.68万起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奕歌应该就是你能买到最便宜的一台搭载混合喷射技术的车型了,可见含金量十足。 3因功能产生美和日久生情是一个道理的 三菱的机械性能可是出了名好的,奕歌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但是唯一比较有争议的就是它的外观,太过于激进,也许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喜欢。 其实,看到奕歌的第一眼,我也有点接受不了,但是,几天相处下来,我发现我是越来越喜欢它了。这也许就是它这个“形随机能”的设计理念在“作祟”,就像一个女生是因为男生的才华而产生爱慕之情的一样,这种喜欢往往会走得特别远。 形随机能(Form Follows the Function),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学里,由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提出来的,字面的意思就是功能决定形状。也就是说,只要满足机能的需求,那大概就是一种好看且实用的设计,便会产生美! ![]() 例如奕歌的车尾,估计是争议中的争议了,采用了阶梯式的尾部,而这两段后挡玻璃的中间是贯穿左右的一体式LED尾灯,这看上去确实有点诡异,一时间难以接受。
可是当你坐上车,从车内后视镜,或者直接扭过头去看,你会发现这视野简直就是太好了,不仅提高了驾驶员的视野,同时也增加了后排乘客的开扬感。 奕歌另一个比较鲜明的设计特征就是它的腰线,虽然俯冲式设计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设计语言,但是很多人都说这腰线似乎用力过猛了,像是用刀削出来的一样。
可是当你知道这腰线不只是设计语言那么简单,而且还能极大减少风阻系数,这会不会让你产生点好感。 另外,这腰线加工起来也不容易,因为线条比较锐利,不仅冲压的难度大,需要的钢板厚,即便冲压出来了,装配的缝隙也不见得一定会均匀。我特意检查了一下奕歌这些缝隙,别的不说,起码是均匀的,而且断开的两条骨线的连接也是顺畅的!
4针对中国的定制化内饰 内饰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三菱的弱点,虽然奕歌这设计相比三菱以往的车都要精致许多,但还是有点小问题,譬如内饰的塑料感,三菱一直很努力在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奕歌身上运用了大量的镀铬饰条和烤漆面板以提高质感。 除了这个问题,三菱在内装的功力上,特别是在座椅的布局上,可谓相当出色的,很好地继承了“形随机能”的理念。譬如它的后排座椅,不仅支持前后200mm的滑动距离,而且其角度也有8级可调,充分满足你不同坐姿的需求,再加上厚实且包裹十足的座椅,长途乘坐也不会累。 另外,奕歌采用了溜背的造型,这无疑会压缩一些车内的头部空间,但是它聪明地采用了双气泡状车顶,也就是中部低,两侧鼓起,从而确保了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奕歌目前还没有后排出风口和USB插口。这对于日本的消费者来说,也许无关痛痒,但是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那就是刚需了! 幸运的是,因为广汽三菱在本土化研发上的话事权越来越大了,在这台奕歌上也能看到一些中国本土化的改进,例如它知道我们喜欢实体按键,所以日本的手写板,到中国后,会全部换成按键;再譬如中控大屏上,也从日版的7英寸升级到了8英寸。 至于后排出风口和USB充电插口这问题,我也问了一下广汽三菱方面,他们表示,未来推出的奕歌肯定会装配上的。 也许就是如此务实的作风,广汽三菱在过去的半年里才能得到如此斐然的成绩!在这个SUV市场告别高增长,甚至还出现负增长的大环境下,广汽三菱2018年6月销量为12106辆,同比增长21%;2018年1-6月,广汽三菱累计销量75167辆,同比增长38.64%。 我们打王者荣耀都知道,在顺风局拿MVP和在逆风局上称王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能逆势上扬,带着队伍逆袭成功的,往往都是靠出色的产品力,而这恰恰是广汽三菱的优势!无论是欧蓝德的“2047”,还是奕歌出色的机械性能,这在同级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文 | 李建豪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