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16 09:57| 发布者: 来去如风| 查看: 321| 评论: 0|原作者: DearAuto
刚刚过去的6月份,汽车市场相当疲弱,但是接连发生的两件事情还是让人印象深刻:吉利首次在单月销量上超过上汽通用,宝马要求将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从原来的50%提升至75%,看似两起不相关的事情,放在一起,其实预示着一个简单的事实:作为中国品牌,一定得努力自强,谁都靠不住。只要你足够努力,甚至可以超越强大的外资对手;如果自己不作为,连外方合作伙伴也不想带你玩。 吉利首超上汽通用 我们先来说说吉利吧!从销量和势头上来看,吉利已经成为中国品牌的领头羊。早在2017年,吉利已经成为仅次于大众的第二大乘用车品牌,但没想到在体量那么大的情况下增速还那么快。 ![]() 根据吉利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到了766630辆,同比增长44%,已完成全年158万辆目标的49%,通常而言,下半年的销量比上半年要多,吉利完成全年目标不成问题。 其中,6月销量为128449辆,同比增长45%,乘联会的统计是12.64万辆,而上汽通用的12.3万辆,不管用哪一种统计口径,吉利都比上汽通用要多。 ![]() 当然吉利只是在月度超越上汽通用,在上半年的销量排行上,上汽通用依然在吉利前面,多出10万辆。 这一超越还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因为上汽通用旗下拥有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一直是合资中的标杆企业,曾经多年蝉联国内乘用车销量冠军,也是吉利们所仰望的对象,现在,吉利在不经意间就将“偶像”给超越了。 ![]() 宝马要增加华晨宝马的股份? 华晨宝马的信息就非常值得回味了。7月12日,德国的媒体报道称,宝马将是第一个改变合资公司股比的企业,其有计划将华晨宝马的股份提升到75%,目前这家中德合资公司的股比为50:50。 受此消息影响,在香港上市的华晨中国股价一度暴跌20%,创10年来最大降幅;拥有北京奔驰业务的上市公司北京汽车也深度下挫。 ![]() 7月12日,华晨中国的股价因为宝马要调整股比的信息一度下挫20%。 宝马中国没有对这一消息做出回应,但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则怒斥为“瞎扯”,并称“国家政策细则都没有出台,怎么会有具体股比”。而宝马中国一位高层对此表示,这都是外媒的报道,都是没有影儿的事。 虽然相关各方对宝马增持合资公司股份一事做出否认,但是我们倾向于是有这一可能的,因为中德两国高层已经讨论过汽车股比放开一事,并且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规定,将在2022年正式放开乘用车股比的限制。 根据7月9日在德国签订的协议,华晨和宝马未来将在三方面合作,以升级现有的合资内容和形式,华晨和宝马的关系短期内还是很牢靠,但还是没排除一个根本的因素:在宝马看来,华晨是没什么作用的,除了能披上合资的外衣,而宝马成了华晨的“摇钱树”,除去宝马,华晨还剩下什么?两者的地位和筹码是不一样的。 当年,卡洛斯-戈恩曾抱怨称,在合资项目中,中方的贡献为零(后来改变了这一看法),现在这一说法还适用于一些企业。 华晨的困境也是眼下中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现实和困境,完全靠合资公司输血,没有自己的造血能力。 合资股比曾遭到大部分汽车集团的车企反对的原因,甚至有行业协会领导在公开场合表示“谁放开谁就是卖国贼”这种极端的说法。而在2016年,工信部和发改委先后有表态,汽车行业合资股比放开一事已经成为“定局”。此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三大机构曾联合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长安集团四大汽车集团共同表态,明确反对股比放开,因为合资公司几乎是集团内的“现金奶牛”。 ![]() 华晨汽车靠宝马输血多时。 但是,放开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毕竟我们已经合资了30多年,特斯拉都要在中国独资了。而有实力的人是不惧于任何竞争的,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就认为,股比限制严重钝化了中国汽车生死存亡的观念,没有竞争就造不出中国的“特斯拉”。 事实上,除了长城、吉利、广汽、上汽、长安等少数企业外,大部分自主品牌都处于亏损之中,比如说2017年北京汽车(01958.HK)利润为22.52亿元,其中北京奔驰净利润约为185.33亿元(按比例分配约为94亿元),而北汽的自主板块亏损为75亿元。 文 | 鹿鼎记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