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点。乘联分会数据显示,8月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达81.5万辆,增幅高达38.5%,市场份额升至63.6%。而曾备受追捧的增程式电动车,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至7.7%,批发销量仅9.9万辆,同比下降9.5%。
纯电动车在8月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仅销量大幅增长,市场份额也比去年同期提升了7.6个百分点,达到63.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狭义插混)销量为36.8万辆,同比增长5%,市场份额28.7%。增程式电动车则成为三大新能源类型中唯一同比下降的品类。新势力阵营中的纯电与增程结构占比从去年的56%:10.2%变为64%:7.7%,呈现出明显的技术路线分化。
电池技术的飞速进步是纯电动车崛起的关键因素。如今主流纯电动车续航轻松突破500公里,部分高端车型甚至超过800公里。快充技术的革新让充电时间大幅缩短。从过去的数小时,缩短至如今的半小时左右即可补充大量电量。800V甚至900V高压平台的普及,将充电时间大幅缩短至10-15分钟即可补充500公里续航。宁德时代推出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能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
充电基础设施的密集化极大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北京朝阳区充电桩地图显示,1平方公里挤着52根公桩,比便利店多两倍。2024年《中国充电桩监测报告》显示,36座城市中心区公桩密度34.3根/平方公里,平均7台车抢1根桩。这还没算上74.5%的私人充电桩。充电桩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全国各地普及,为纯电动车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