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深陷舆论漩涡的极越汽车发布严正声明,否认网传“运营中断、资产恶化、售后停摆”等指控,称相关言论“与事实严重不符,误导公众认知”。然而,声明背后却是车主持续半年的维权拉锯战、百度撤资引发的30亿融资泡汤,以及吉利被迫接管售后体系的生存困局。这场“辟谣”行动,折射出造车新势力洗牌期的残酷现实。 2024年下半年,原定到账的30亿元战略融资因百度突然拒绝注资而搁浅 ,直接导致极越账户冻结。CEO夏一平在内部会上坦言:“公司资金状况十分严峻”,员工社保停缴、供应商欠款等问题集中爆发。尽管吉利与百度联合垫付了员工赔偿(N+1)及社保,但核心运营资金缺口仍未填补。自2024年12月起,全国极越车主遭遇维修无门、配件断供困境。部分车主公开信指出:“车辆维修、零配件供应及车载系统稳定性问题已威胁行车安全” 。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紧急承诺:领克中心开放100个网点承接维修,极氪充电桩向车主开放。但技术培训滞后、配件短缺(上海仓库仅部分解封)等问题,使服务时效大打折扣。企查查信息显示,义乌、青岛、广州等地集度公司因“经营场所失联”被列入异常名录 。夏一平虽于7月恢复微博更新,但股东博弈(百度持股55%、吉利45%)导致决策僵局,重组方案至今未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