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又何必做这种无聊的区分?
插电混动(PHEV)和增程电动(EREV),在工作原理上确有不同,插电混动的车,发动机仍会直接驱动车辆;而增程电动车,内燃机仅用来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辆。但是对消费者而言,这两者压根就没什么区别,都是既有内燃机又有电机,都是既可以加油也可以充电,都是短途用电长途用油……
所以,国际上,汽车行业也渐渐模糊了这两者的区分,增程型电动基本上都归于“PHEV”一类了,“EREV”在公众层面已经少有提及。比如,广汽传祺GA5 EREV,从原理上是一款增程电动车,但为了便于消费者接受,传祺后来将这款车改称为GA5 PHEV了——在厂家看来EREV确实也可以理解成PHEV的一种,就像丰田双擎和日产的e-Power,虽然技术路线不同,但都被称为混动(HEV)。
GA5新能源2015款叫增程式,2016款就改叫插电式了,其实是同一款车。
青主驽钝,实在理解不了为什么从产业投资管理的角度,一定要这样去区别对待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事实上,PHEV和EREV真的没有太大差别,从市场现实来看,可能PHEV还要更加受欢迎一点;从技术角度,由于内燃机、电机均参与驱动,PHEV的动力控制和机电耦合系统也要相对更加复杂一些。
那么,在产业端作这种区分意义何在?想向行业和市场传达什么样的信号?宁要“电动”的草,不要“混动”的苗?可是,“插电混动”的英文缩写是“PHEV”,里面也有一个“EV”哩。
市面上增程电动车不多,别克VELITE 5是其中一款,该车2017年只卖了1629辆,今年前11个月也只卖了大约2700辆,销量远远不如比亚迪唐、秦、宝马530Le等插混车型。
这种划分,虽然已经强调只针对产业端,不针对消费端,但是已经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很多人已经开始担心PHEV是不是在消费端也随时都会丧失新能源的身份,不再享受新能源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强大的“政策市”现实背景下,这种担心当然是合理的,而这种公共焦虑,无疑会造成市场的短期波动,这种人为的波动,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极为有害。
混动、包括增程电动在内的插电混动,是向未来全面“电动化”(注意不是“BEV化”)过渡的必经阶段,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切换到完全告别内燃机的时代,内燃机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有生命力,三十年内都仍将是最主要的乘用车动力源,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产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