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2025汽车芯片生态大会在深圳市坪山区举行,国内首个国家级汽车芯片标准验证中试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将致力于解决国产汽车芯片上车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标志着我国在构建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产业生态上迈出关键一步。大会上,由多家央企联合发起成立的中汽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将负责运营这一全项标准验证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建有13个专业试验室,配备试验设备80余套,具备30余项汽车芯片标准的验证试验能力。
有统一的测评方法和验证标准,曾是横亘在国产芯片与整车企业之间的信任鸿沟。过去,车规级芯片领域缺乏全国统一的测评方法和验证标准,不同企业采用各不相同的检测流程。这种局面导致芯片企业需要针对不同下游车企的检测要求反复调整设计,既增加研发成本,又拖慢产品落地速度。对汽车厂商而言,选择芯片时也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只能自行验证不同芯片的适用性,浪费大量资源。该平台投入使用后,首要任务就是制定车规级芯片统一测评方法,构建统一标准验证平台,让所有企业都用同一套标准说话,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车规级芯片领域标准不统一、检测零散的局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龚进峰表示:“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中国车规芯片的‘质量试炼场’,聚焦质量标准、质量技术与质量生态三大技术领域,着力构建从标准研发到检测认证,再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与消费级及工业级芯片不同,车规级芯片应用场景特殊,需承受高低温、震动、电磁干扰等复杂环境,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更为严苛。这一国家级平台建有车规级芯片环境及可靠性试验室、失效分析试验室、信息安全试验室、性能测试试验室等13个专业试验室,覆盖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及可靠性等关键领域。“这是一个国家级的,覆盖汽车芯片9大类、81小类全部品类的中试验证平台,包括智能驾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安全芯片、功率芯片等在所有应用场景下的检验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夏显召介绍。平台将深耕车规级芯片检测关键共性技术,不仅要解决表面的检测流程问题,更要攻克检测环节的技术难点,如芯片在极端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测试,确保芯片质量能够经受实际用车场景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