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区——新能源车主壹社区
下载App
扫码下载e区APP
登录
找回密码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车友会
用户
首页
Portal
车友圈
BBS
用车
热门话题
E区
»
车友圈
›
新能源汽车壹社区
›
新能源趣事
›
北欧贵族梦碎中国,八年豪赌终成空,极星“星”光黯淡 ...
返回列表
查看:
64493
|
回复:
0
北欧贵族梦碎中国,八年豪赌终成空,极星“星”光黯淡
[复制链接]
E区编辑
E区编辑
当前离线
我的等级:
E区小编
等级图标:
等级进度:
我的电量:3512 度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近日,位于上海前滩L+Plaza商场的极星汽车展示厅悄然关闭——这是极星在中国最后一家正常运营的直营门店。自此,这个由沃尔沃与吉利联合打造的高性能电动车品牌,在中国奋战八年后,下销售网络几乎归零。 极星方面称,这是“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客服表示,目前极星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消费者可通过官网等数字渠道购车。 然而,尝试进入极星官方购车小程序时,却发现程序已无法使用,页面仅提示“如有购车需求,请致电极星”。所谓的“线上销售”,竟成了“电话销售”。
这与此前的扩张计划形成鲜明对比。就在2023年底,极星还雄心勃勃地计划在2024年将中国的55家门店翻倍至120家,2025年超180家。谁知2025年初开始,门店数量急速下滑,至7月仅剩上海一家,如今最后一家也撑不住了。 关店背后,是极星在中国市场的节节败退。2025年上半年,极星在中国仅卖出不到100辆车,其中4月和5月的交付量甚至为0,6月仅售出6辆。这样的成绩,如何支撑庞大的渠道建设? 与国内惨淡表现形成对比的是,极星在全球市场上半年交付30319辆车,同比增长51%。但销量增长背后,是更大的亏损上半年净亏损高达11.93亿美元,同比扩大119.4%,毛利率为惊人的-49.4%。 这意味着,每卖出一辆车,极星就要亏损约27万元人民币。卖得越多,亏得越狠,这种商业模式显然难以为继。
回望极星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背靠吉利和沃尔沃两大巨头,极星本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车二代”。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它坐拥欧洲血统、吉利资金、沃尔沃技术,在美股上市时市值一度高达280亿美元。 然而极星的战略选择却让人费解。首款车型极星1定位豪华混动GT轿跑,售价高达145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S。时任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英格拉特更是豪言要将极星打造成“电动车中的保时捷”。 但高昂的定价让消费者望而却步。随即极星推出第二款车型极星2,起售价大幅降至29.8万元,转而切入主流市场,对标Model 3。然而第三款车型极星3又重回超豪华路线,起售价高达88万元。产品定价在30万至145万元间反复横跳,品牌定位模糊不清。 极星既想当保时捷,又要做特斯拉,这种横跨超豪华与主流市场的战略,对任何汽车品牌都是巨大挑战。更令人担忧的是极星的管理稳定性。八年间,中国区掌舵人换了七任,平均每位高管干不到一年半就离开。频繁的人事变动,让极星在中国市场缺乏持续稳定的发展战略。
如今,极星的两个金主也开始动摇。沃尔沃去年已决定不再对极星进行投资,并将其持股比例从48.3%大幅降至18%。今年6月,李书福紧急注资2亿美元为极星续命,但吉利方面已明确表示不会收购极星汽车。 这意味着,极星必须独立自救。随着最后一家直营店的关闭,全面转战线上的极星汽车,要如何找回市场的存在感?从目前情况看,极星的当务之急是明确品牌定位和产品策略。是坚持高端路线,还是回归主流市场?这个问题不容回避。同时,极星需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不是单纯依靠“北欧设计”和“沃尔沃技术”的情怀牌。
最后,极星需要正视中国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不再是随便一个“洋品牌”就能轻易成功的地方。极星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将全球策略套用到中国市场。从曾经的资本宠儿到如今的困境求生,极星汽车的遭遇令人唏嘘。它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缩影,也是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典型案例。极星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清晰战略定位的品牌,即便背靠大树,也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如今,全面转战线上的极星,能否在虚拟世界中找到真实的存在感?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比亚迪新能源
方程豹
领克新能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