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炮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两方面:价格压榨和账期问题。在价格方面,车企要求钢铁企业大幅降低汽车板价格,部分车企甚至要求降价超过10%(冷轧板每吨利润不足百元,车企仍索要每吨再降300元)。这使得汽车板这种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基本没有毛利了。汽车板作为“高技术、高难度、高投入”的高附加值产品,部分车企却以普通钢材标准招标,推行“最低价中标”,抹杀钢厂研发投入(单次研发投入可达数亿元)。汽车板毛利率从2018年的7.3%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9%,钢厂濒临亏损边缘。在账期方面,车企利用供应链金融平台,延迟支付货款,将融资压力和成本转嫁给上游供应商。车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拖延付款,平均应付账款周期达182天远超国际水平(国际水平约90天),特斯拉在华付款周期仅90天。延迟数月后以商业汇票支付,将融资成本转嫁钢厂,导致供应商成为车企“免费银行”。
中钢协对此提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要求全行业停止赊销,坚持"不给钱不发货"的原则,坚决**拖延货款的行为。同时呼吁汽车行业遵守公平竞争原则,把技术进步作为培育竞争优势的核。
中钢协此次炮轰,实质是产业链利润分配失衡的总爆发。其以4000万吨汽车板年供应量的行业话语权,倒逼车企重构供应链合作模式。短期看,“60天账期承诺”已获多家车企响应;长期则需打破“成本转嫁”路径依赖,推动技术竞合替代价格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