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094|回复: 0

造车新势力醒醒吧!你们瞄准的中大型纯电动车市场规模...

[复制链接]

我的等级:自媒体

我的电量:4217 度

等级图标:

发表于 2018-10-17 11: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18日是个吉利的日子,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车和家首款中型SUV正式发布,新势力声音又提升几个分贝。

这是一款中大型增程式纯电SUV,车身长度超过5米,将提供6座/7座两种布局, NEDC综合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市区工况续航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
微信图片_20181017113802.jpg
车和家首款SUV(右)比沃尔沃XC90还大,是一款大型车。

车和家的数据看上去很美,但是我还是想提醒一下造车新势力,你们最大的挑战不是造不出车、交不了车,而是没有订单,因为市场就这么一点。

中型以上纯电动车(B级、C级)是大部分高大上的造车新势力所瞄准的目标,但这部分市场实在太可怜了。

根据中国乘联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这部分市场只有5000多台。这是什么概念呢?不到传统车企一款车型如朗逸月销量的1/8,朗逸9月销量为4.45万辆。
微信图片_20181017113813.jpg
微信图片_20181017113816.jpg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型及中大型纯电动车(B级、C级)的销量只有5000多台,17-18年增速很慢。

当然,这块市场还在增长中,但从这几年的增长线(绿色B级纯电)来看,几乎是平行的,也就是说没怎么增长。

对于很多造车新势力纷纷瞄准纯电动中大型车的现象,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DearAuto称,“纯电动车事实上不太符合中大型车,但新势力们希望通过第一款车树立品牌形象,再通过后面的小车走量,大家都想学特斯拉。”

特斯拉似乎成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偶像”,它也是通过Model S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再通过Model 3提升销量,中间隔了好多年。

中大型纯电动车需求没那么多

5000多台还是在增速快的情况下实现的。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统计,今年1-7月,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刚过30万台,中型车以上更为惨淡,仅仅2000辆出头,这正是很多造车新势力所瞄准的市场。
微信图片_20181017113820.jpg
今年前7个月,中大型纯电动车的销量还只有2000多台。

话说回来,外界对造车新势力质疑比较多的是不能批量交付车辆,但是不能批量产车,貌似还不是最严重的,因为这还是在有订单的情况下,属于“幸福的烦恼”。其实造车新势力最麻烦的是缺乏订单,大家都知道,市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没有市场等于一切都是瞎掰。

汽车工业是个规模化的产业,5000多台的销量是没法支撑一个行业生存的,虽然它还在增长中。

包括原菲-克联盟CEO马尔乔内曾指出,在汽车行业低于500万辆规模是无法生存的;而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则表示,未来能独立生存的车企仅为2-3家;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坦言,造车新势力能活下来的也就在2家。
微信图片_20181017113824.jpg
截止9月底,蔚来ES8才交付了1000多台。

我们还是再来说说最具具代表性的蔚来吧!首款车型的售价在40-50万元之间,为一款7座SUV。在去年12月16日发布会上,蔚来宣称ES8订单已经有1万台,其实这还是主要依靠朋友圈。根据其招股说明书,到8月28日的累计订单是1.7万台,也就是说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新增加7000台订单,平均每个月不到900台,截止蔚来9月在美国IPO之前,交付了1300多台ES8。

当然没法与传统主机厂相提并论,但在造车新势力中,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其实,即使是传统燃油车,大家对中大型车的需求似乎真没那么多,今年上半年,大中型车代表7座SUV在7月份销量暴跌了68.33%。

蔚来表示,第二款车型ES6才是走量车型,该车计划于明年上市。

因为纯电动路线选择错误?

这其实不能怪造车新势力,这是它们所选择的纯电动车未受到市场的认可。

纯电动乘用车仅仅切掉了极小的一部分紧凑型车及以下的市场,这个成绩还是在补贴和甚至是强制积分政策支持下取得的,包括北上广深等众多一线城市在内,以昂贵的牌照资源为纯电动车开路,而这其中有多少车应用在出行平台,又有多少还积压在经销商手中,还得另算。这个数字足以客观反映,纯电动车至少目前还没有得到大众市场的认可。

因为纯电动看上去技术简单,驾驶体验佳,造车新势力不约而同的选择这条途径。

但是电池续航里程短、充电难、配套设施缺乏,并没有因为造车新势力的加入而得到缓解,反而放大了这一矛盾。

造车新势力寄希望于电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3-5年内实现大突破的可能性很小,到时不知这些新势力是否能撑到那一刻。

同属于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华人运通创始人丁磊最近也感慨的称,新势力只造电动车目光太狭隘。现在大家也开始渐渐明白,混动动力、氢燃料电池可能也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是技术难度之高,投入之大,也是造车新势力们所难以承受之重。

车和家选择了增程式路线,解决了续航里程和充电焦虑症,但不属于国家所推崇的纯电动路线。

BBA们杀进了中大型电动车,
新势力们怎么竞争?

其实,不单单车和家,包括蔚来、拜腾、恒大法拉第等造车新势力第一款车型瞄准的都是中大型车,跟纯电动车乘用车“城市间通勤车”定位似乎区别很大。
微信图片_20181017113828.jpg
微信图片_20181017113830.jpg
拜腾和FF91瞄准的都是中大型纯电动车。

造车新势力们的首款车型瞄准中大型车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中大型车利润高,并且可以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在美国IPO的蔚来汽车的市值一度超过长城汽车,尽管前者只交付了1000多辆ES8,累计亏损100多亿;而后者的年销量超过100亿元,年利润曾超过100亿元。

但是,高端也有可能是高处不胜寒,车和家创始人、蔚来汽车投资人李想就表示,消费者不会因为是电动车、新企业而产生丝毫同情,消费者不欠新企业的。
微信图片_20181017113833.jpg
在价格相差不太远的情况下,你是选新势力还是奔驰EQC?

更让造车新势力紧张的是,阵容强大传统造车力量加入到纯电动阵营中来。

BBA不约而同地在9月将目光聚焦在电动车领域,这是梅赛德斯-奔驰旗下电动子品牌EQ的首款量产SUV—EQC在瑞典正式亮相,iNext电动车官图放出,并宣布在2021年量产;奥迪首款量产纯电动SUV奥迪e-tron在美国全球首发。

这三款车型的尺寸都接近或者中型车,试问一下,你是会买BBA还是买一个新品牌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以往传统车企对于电动化的态度只是试水,或者是迫于政策压力在原有车型上改造追加电动版,现在不同了,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大众、雷诺-日产-三菱等厂商筹备或已经推出各自的纯电动车平台,并且有具体的产品规划。
博泰创始人应宜伦表示,造车新势力从创立到出第一台车需要四年,从1台车到20万台的规模还需4年,而传统主机厂切换到20万台电动车的规模,时间仅为2年。在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留给造车新势力的时间不会很长。

文 | 王灿彬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earAuto立场。)
093545hqaensrjt9qxqar9.jpg.thum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下载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