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等级:初级会员
等级图标:
等级进度:
我的电量:195 度
|
时隔一个月后,小米造车的传闻再度被曝出。电动知家消息,3月19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接近雷军的投资方、车企高管等知情人士,均透露小米集团正在加速推进造车事项,预计在未来一到两月内正式立项。根据传言,小米造车的品牌定位将对标小鹏汽车,主打强科技属性的中高端品牌,项目负责人为王川。
王川为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同时还是小米电视的掌舵人。根据此前报道,王川曾多次给出报告建言小米造车,但均被雷军认为风险过高而否决。在加入小米之前,王川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创业项目包括影音娱乐设备公司雷石科技、多看科技 ; 后来小米收购多看科技,王川由此加入小米,成为第八位联合创始人。此后数年,王川在小米负责了小米盒子、电视等业务,先后担任小米高级副总裁、小米集团参谋长、小米中国区总裁等要职。其中,在王川的带领下,小米电视业务表现得异常出色——2018 年 2 月,小米电视的出货量已经位居全国第一。
消息人士表示,在计划中,小米造车不是在小米体系内进行,而是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估值 50 亿美金,小米出 35 亿,占股 70%,王川和黎万强各出 5 亿美金,各占 10%,剩下的 10% 用来吸引小米员工团队入股”。相比其他造车公司的巨额投入,50 亿美元似乎 “难以上道”。但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代工产业链不断成熟,单车制造成本逐渐下降,这笔初始资金已足以让小米交出 “第一辆以及第二辆小米汽车”
按照北极光的调研,蔚来造第一部车花费超过 200 亿美金,小鹏则是 100 亿美金,而理想则只有 10 亿美金。虽然蔚来的投资人 BAI 资本合伙人龙宇认为,理想造的只是增程式的电动车,智能驾驶比重不高,并非同一个品种,所以理想造智能车的成本应该在 30 亿美金这个量级——但是以当下富士康比亚迪吉利们的跃跃欲试,智能车的成本以指数级下降是必然的。听闻小米要造车,诸多主流 VC 都愿意以 100 亿美金的估值马上跟进 ; 所以,拆分出新公司的一个很大目的就是为了很好的融资,而不必受限于小米的业绩。资金具备,汽车代工产业链不断完善使得造车在品牌定义比例越来越大。
科技企业跨行造车,除了自己下场生产,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寻找其他企业来代工生产,目前百度就是采用了这样的造车方式。而根据媒体报道,小米曾经和宝沃汽车和定位于城配物流的开云汽车等都有接触,但与宝沃汽车的洽谈已经停止,不过仍有消息人士表示,小米倾向于寻找有生产资源,便于通过重组进行控制的合作方。也就是说,生产经验和部分技术的限制只是目前的限制因素,如果这些企业决定造车,凭借其自身的研发经验和资金支撑,在汽车领域赛道上仍有一定的竞争力。
加上这一次,小米集团已经被传出了5次造车绯闻了。这可能也跟小米在新一轮造车潮频频亮相有关。目前小米已经给新造车公司如蔚来、小鹏都进行了投资,参与了蔚来汽车的A轮融资,投资过亿元;前后向小鹏汽车投资了超过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在小鹏汽车上市的时候,雷军甚至直接去到了敲钟现场。在2014年,互联网造车的潮流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有人称小米将要造车,但被小米董事长雷军坚定否决了。2017年,小米和北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又有小米造车的传闻了。而去年6月份,小米商城官方微博发布印有汽车轮廓的海报,被外界视为小米要下场造车标志,当然小米集团又一次否认了。有趣的是,去年年底网络传言称小米将和比亚迪联合发布了“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青悦S1,甚至都发出了海报,不过,小米集团再一次否认了。
在外界看来,小米造车选择对标小鹏而非蔚来,一来是受小米自身品牌形象局限,二来是为了规避打造高端品牌所需要高额的营销投入。新造车势力中,定位高端的蔚来汽车创立至今累计亏损300亿元,毛利转正的时间也晚于小鹏、理想。业务上的瓶颈,显然是推动小米重拾造车兴趣的关键。无论是手机还是loT,都无法支撑起小米的持续增长。与之相反,新能源汽车在资本端和业务上的潜力逐渐显露,已催生无数的新挑战者。此外,随着吉利、比亚迪等车企代工的放开,汽车制造的门槛已大大降低,跨界造车已然有成熟路径可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