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区 首页 E讯 车谈会 查看内容

放下手机,让汽车发微信

2019-9-5 15:05| 发布者: 车谈会| 查看: 1050| 评论: 0|原作者: 车谈会

摘要: 当互联网大佬纷至沓来开启了打造车联网生态之时,他们应该预料到彼此相当的互联网服务生态中各自会有一个“杀手锏”用以成为破局的“关键先生”。 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最早形成自己在汽车领域的技术路线和战略打法 ...
微信图片_20190905145857.jpg


当互联网大佬纷至沓来开启了打造车联网生态之时,他们应该预料到彼此相当的互联网服务生态中各自会有一个“杀手锏”用以成为破局的“关键先生”。

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最早形成自己在汽车领域的技术路线和战略打法,其中,百度的主攻自动驾驶,推出Apollo系统;阿里则是主攻车载系统,联手斑马网络推出斑马智行车载系统。

“后来者”腾讯则是收拢分散资源,强调生态聚合的姿态确定了自身的“数字化助手”的定位。借用我同事邹心晨信奉的一句话:自古以来,颠覆行业本身的,都是外来者。

不过业务进展到当前,刚在市值上被拼多多超越的百度似乎在无人驾驶上也遇到了些瓶颈。阿里在整车OS的进程中现在似乎仅停留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层面,而腾讯则是加快步伐正努力追赶。
微信图片_20190905145903.jpg
三个多月前在云南昆明数字生态大会上可以感受到腾讯在智慧出行上的再度升级——即提供轻量化、生态化、跨平台、跨端的方案,做汽车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实施者。这或许让业界领略到了外来者的“善意”。

但目前为止,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的生态布局战略上仍尤为相似,都是强调“服务找人”和“超级ID”等概念,打法上皆通过其在移动端的服务链和服务体系的优势覆盖到汽车内。

直到近日“车载微信”在长安CS75 PLUS最终落地,腾讯车联网生态的“关键先生”得以正式问世。作为此次北斗天枢发布会上的“重量级嘉宾”,先好好介绍一番。
实际上近些年,早已涌现了很多号称车载微信的产品,各大厂商无一例外的选择使用网页端的接口来实现消息的收发。但其实网页端接口并非微信官方授权,况且固定在车内的“平板”还不如手机操作更简单灵活,这使得微信上不少功能使用起来非常“鸡肋”。

在关键问题上,众所周知微信最突出的能力是基于社交的分享,但在收发消息功能方面,引发业界不同程度的担忧,比如开车过程中一直弹消息,会不会引起注意力分散,这个场景下微信如何做取舍,非常重要。

针对于此,Pony所勾勒出微信车载版的设计思路:一个基于语音交互、结合方向盘操控、功能界面简洁的全新微信。

在5月22日在腾讯智慧出行论坛上,车载微信在PPT上作为腾讯的生态车联网中一同发布,而在最终的官方稿件中被写做“车载微信服务能力”,落地在汽车上的小程序变更为“小场景”,初次亮相显然能够看出腾讯的“克制”。
微信图片_20190905145907.jpg
时隔96日,在 2019 年重庆智博会上,“打开微信”——当长安汽车副总裁谭本宏用语音唤醒微信之后,给腾讯副总裁钟翔平发了一条语音消息,然后演示了语音通话后,车载微信也正式宣告落地。该全程皆为语音操作,车主的双手几乎处于闲置状态。

当然,首先同登陆PC版微信一样,需要先用手机扫码登陆。从现场效果来看,这一次车载微信与手机微信之间的连接非常迅畅,并且反应速度上与手机并无差别。
正如腾讯此前所强调的那些研发考虑范围内的因素,从当下车载微信的功能来看,某种程度上,为了保障司机行驶安全,它基于行车的环境与应用场景对车载微信功能进行了简化,在操作上进行创新设计。

功能层面,微信车载版仅提供目前腾讯自己“觉得”的常用功能:消息播报与回复,查看未读消息、发送消息以及语音通话。

从操作方面来看,微信车载版提供两种方式:语音输入+按键操控。未来所有搭载了车载微信的车型,方向盘上都会增加一个带有微信 logo 的硬件,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或者方向盘按键唤起微信。全语音交互与方向盘可以操控整个收发过程,如果有发送消息的需求,直接通过语音指令查找联系人即可。
微信图片_20190905145913.jpg
在用户和业界反复提到的隐私方面,显然腾讯不会疏忽大意。如果不想接收到来自某个人或者某个群的消息,可以在收到消息后说“屏蔽”就可以直接屏蔽了。

可以看到,这次演示的车载微信与发布时的官方介绍相比,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另外,基于车载蓝牙模块和手机互联,车载微信能在用户上车时自动登录,下车自动断开,这样也更为人性化地提升车载微信和车主之间的互联。
微信图片_20190905145917.jpg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自带的导航功能也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功能,这次让我本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其深度融合了导航位置与语音播报,当朋友发送位置到车上时,微信会非常智能地播报出具体地址并询问是否前往,这个功能相信非常适用于外出聚餐、好友见面等场景,在出行便捷性方面值得称赞。

所以,从目前版本的车载微信中能够看出腾讯的“别出心裁”,首先为了避免用户在车上刷微信才推出车载微信,既顺应了需求,又是一种更安全的方式。其次在刷朋友圈、发红包、发表情包这些非必要功能上,腾讯也非常聪明地做了减法。
显然,市面上还没有哪一款比车载微信一路上所承载的质疑更多了。

一旦车载微信分散注意力引发安全事故,腾讯势必将被千夫所指成为罪魁祸首,所以当一个商业巨头“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车载微信这条道路上势在必行,其中可略窥彀中玄妙一二。

如今,微信作为当前最普及的一款社交APP,月活已经达到11亿,移动端的流量增长已经见顶,但汽车市场则无疑是一个前景巨大的增量市场。车主对于将微信搬到车上或许无感,但对于腾讯而言太需要。
微信图片_20190905145920.jpg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BAT车联网竞争力分析专题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车载语音交互系统新车搭载率将超过50%,BAT车载操作系统整体将占据国内车联网21.5%的市场份额。

该专题报告还指出,到2020年百度将实现100万以上车载系统搭载量,而位居第二位的是阿里,车载系统搭载量为50—70万辆,第三才是腾讯搭载量25—30万辆。

另外,巨头们的车联网之争,导航+语音乃是最为基础的一环,目前,百度与高德均完成了全国路网总计800万公里的数据采集,而腾讯旗下四维图新仅完成约为600万公里。根据笔者的亲身体验,在搭乘腾讯投资的某出行公司的网约车中,不少车主最为诟病的便是其地图的精准性。

另外,在BAT车载语音技术方面,不得不承认百度的AI语音技术是最强的一位,在2018年中国智能语音市场中,百度以28%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均领先与阿里和腾讯。
微信图片_20190905145924.jpg
所以,在车载操作系统层面的布局以及基础设施上存在的差距,迫使腾讯它需要打造一款能够打开车联网市场的拳头级产品或者一套底层解决方案来与百度阿里抗衡,如果车载微信能达到移动端微信几乎每人必备的盛况,这对于整个腾讯集团来说意义都不言而喻。

由此可以洞见,车载微信今后绝不会像其简洁的功能表现得那样简单。

首先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腾讯公布其的车联网生态战略后,可以带动腾讯更多业务向汽车场景转移与普及,对于主机厂而言,腾讯提供的仅是跨OS的轻量化的应用框架,在系统底层,主机厂并不需要让渡给腾讯特别多的权限,只需在自身的车机系统中加载腾讯的服务即可。

其次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对车载微信也没有理由不持欢迎的态度,其一腾讯不会抢占车企的数据,只是为其提供相应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二在当前车市背景下许多车企面临着远超以往的更大的同质化竞争压力,在今年上半年各行业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中,汽车行业均垫底,一旦车载微信被部分合作的汽车厂商所认可,通过微信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会成为一个相对抓眼球的销售卖点,或许会使其衍生出新的利润来源。

对于车载微信这个小程序的未来,钟翔平表示,“当前发布的是车载微信的第一个版本,因为它是一个2C全体验的产品,后续我们一定也会不断优化和改进它。也会结合更多用户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做一些功能性的调整。”

在车联网的中场战事里,我想对于腾讯来说,这样的一款具有战略意义的服务产品,其最终落脚点会像阿里的淘宝ID一样,成为腾讯打通从手机到汽车乃至汽车内部各个服务之间的数据,成为“超级ID+在线支付”的那个超级ID。
微信图片_20190905145927.jpg
这样一来,腾讯车联战略愿景更为明晰了起来,首先在其生态体系中集成了场景引擎、小场景等功能。其次,小场景和场景引擎是基于腾讯超级ID、AI、大数据和LBS能力,最终实现用户兴趣、车端场景和服务应用的智能匹配,通过场景感知进行个性化服务的主动推送。


有了车载微信,超级ID自然而然也就成为目前腾讯车联网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而腾讯最终的目标显然是搭建一个超级ID体系,这样用户能够将其在手机上的数据和使用习惯延伸到车内,我也更愿意相信:相比语音交流互动,这才是车载微信的终极奥义。
对于腾讯而言,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通过合资公司梧桐车联将车载微信打造成一项爆款应用。

作为腾讯生态车联网与汽车行业间的连接器,从需求角度考虑,车载微信引入车联网系统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于重度手机依赖患者而言,黏住客户似乎也轻而易举。

但一个新事物的诞生,注定会遭到前所未有以及多维度的关注。

目前业界上对于车载微信目前的担忧主要包括有隐私、语言识别准确性、安全性这三大项。

不过随着技术和服务的迭代更新,我相信前面两项是容易解决的部分。最关键的依然在于安全性,因为这是不可控的部分。

从常理上而言,有了车载微信,车主开车使用微信的频率越高,安全隐患也就越高。

社交媒体融入车内场景看似通过车载微信得以打通,但要走的路还很长。因为目前版本提供的仅仅是相对安全的方案,一旦车主在开车过程中的如果进行长时间的语音对话,同样会影响到司机对路况的判断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

尽管车载微信未来会承载着非常大的“职责”,但目前而言它提供的更多是纯语音交互的服务。再加上驾驶的安全性超越一切,这需要微信未来持续优化车载微信的产品体验,虽然对于车载微信的团队而言提出了在研发升级方面更为苛刻的要求,但一系列安全事故值得引起腾讯足够大的重视。

当然,微信最终会不会受到青睐,市场自会有答案,或许可以借用“微信之父”张小龙所言:一款好的产品是自己会说话的,要尽可能的让产品自己说话,而不替它做过多解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下载app
返回顶部